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0章 细枝末节,1分钟摸透对方心理(1)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一个人的心理微妙变化往往就是在不经意的细节当中表露出来,即使那些隐蔽得很深或以相反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,也会在细枝未节间流露出蛛丝马迹。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,如果仔细品读,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识别各种各样的人。

    1.从细微之处,揣摩心理

    认识一个人,主要是认识这个人的内心,内心是看不见的,所以我们就要抓住他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东西,来勘破他的内在活动,这就是看透对方心理的艺术。

    看透对方心理的艺术,是心理学研究目标之一。但是,这种艺术不能只靠理论来解决——因为人不是傀儡,不会按照他人所预定的计划去行动,必须配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来进行。

    通过察言观色来揣摩对方的行为,你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举止言谈,捕捉其内心活动的蛛丝马迹;也可以揣摩对方的状态神情,探索引发这类行为的心理因素。

    崇德七年(公元1642年),明朝大将洪承畴在松山战败被俘。皇太极极力劝其投降,但洪承畴誓死不降,骂不绝口,表示只求速死。皇太极无可奈何,只得烦劳范文程前往劝降。

    范文程是清王朝的开国元勋,著名的谋略家,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代,祖辈移居沈阳。他原是明朝落第秀才,满腹经纶,有智谋,有远见。努尔哈赤兴起后,范文程在抚顺谒见他,对策论学,纵横古今,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。

    范文程去看望洪承畴,且不提起劝降之事,只是天南海北、说古道今地随便闲谈,从中察言观色。说话中,梁上积尘落在洪承畴衣襟上,洪承畴这个决意将死之人,却几次轻轻将落尘拂去。这个下意识的动作,他人不会留意,却逃不脱明察秋毫的范文程的目光。他由此判定洪承畴必可说降。他向皇太极蛮有把握地报告说:“我看洪承畴是不会死的。他连自己的衣服都那么爱惜,更何况自己的性命呢!”

    皇太极闻听此言大喜,洪承畴一松动,对他统一中原是十分有利的,果然事情不出范文程的意料,经过孝庄皇后美人计和巧妙耐心的劝降活动,一向自视为明朝最后一位忠臣的洪承畴,最终还是俯首就范了。范文程由表及里,观察入微的识人之术,通过细致观察外部特征,推测其心理活动,达到神奇绝妙的地步。

    在这个故事里,通过范文程神奇的由表及里的洞察,瞬间透视了对方的心理。真正的察人高手,往往就是从别人不注意或很小的事物能看出很多的东西来。

    楚国有一个人,涉嫌犯罪,虽然宰相调查了三年,可是一直都不能判他的罪。他很想知道宰相的心思,但是身为嫌疑犯,又不好直接去问宰相。他忐忑不安,心想:“我到底有没有罪呢?如果我有罪,我的房产一定会被没收,为什么宰相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呢?”他想了很久,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去试探宰相的心意。

    他拜托一位跟宰相很有交情的人去办这事。那个人见了宰相脱口就说:“那嫌疑犯的房子能不能让给我住呢?”他想如果宰相答应了,就表示这个人有罪,但是宰相摇摇头说:“不!这个人没有罪,这幢房子不能让给你。”当那个人要离开的时候,宰相暗叫一声:“糟了!”肯定是那个人让他来试探虚实的,宰相连忙问自己朋友,是不是受人之托来摸底的,那个人佯装不知情,推说没有。但实际上,宰相已经输了一着,宰相一心盯着那个可能犯罪的人,却没能防卫他四处出击,从另一个角度,终于让他摸清事情严重到什么程度。

    通过对一个人的气质、个性、品格、学识、修养、阅历、生活,以及情绪活动特征,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举动。就像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侦探,会注意对方为人所疏忽的“特征”。譬如,从对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茧,指头上沾有墨水,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,可推测该人从事案头工作;又如看对方的背影,右肩下垂而且身上发出消毒药水的臭味,则揣测是牙医……有经验的推销员或店员,通常是鉴别初次见面者身份的天才。

    在历史上,就有这样的例子:

    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,退朝后回后宫。卫姬一望见国君,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,替卫君请罪。桓公问她什么缘故,她说:“妾看见君王进来时,步伐高迈,神气豪强,有讨伐他国的心志。看见妾后,脸色改变,一定是要讨伐卫国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,桓公上朝,谦让地引进管仲。管仲说;“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?”桓公说:“仲公怎么知道的?”管仲说:“君王上朝时,态度谦让,语气缓慢,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,微臣因此知道。”

    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,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。桓公觉得奇怪,就问管仲。管仲说:“国内必定有圣人。”桓公叹息说:“白天来王宫的役夫中,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,想必就是此人。”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做工,而且不可找人顶替。

    不久,拿木杵人被找来。管仲说:“是你说我国要伐莒的吗?”他回答:“是的。”管仲说:“我不曾说到要伐莒,你为什么说我国要伐莒呢?”他回答:“君子善于策谋,小人善于臆测,所以小民私自猜测。我看君王和你站高台之上,他精神饱满,举止兴奋,这是准备打仗的表现,他手指的方向又是莒国的位置,不服的只有莒国了,所以这么想。”

    潜藏在人内心的冲动、欲望、想法,都会通过言行表露出来,所以要了解对方意图可借观察言行来读懂他的心思,是一种比校准确的识人大法。

    2.从抽烟方式来看人

    虽然抽烟有害健康,但许多人依旧我行我素。抽烟是一种冒险,一个人如何冒险?又为什么要冒脸?不同的人对香烟持有不同看法,我们可以从他们对香烟的态度上识别对方。

    (1)喜欢抽低焦油量烟者意志不坚定

    喜欢低焦油含量香烟的人,大多都是懂得吸烟的害处,想把烟戒掉,但又控制不住自己,所以选择低焦油含量。这一类型人缺乏必要的果断力,凡事不能雷厉风行地做出决定,总是想着要几者兼顾,不肯也不轻易地放弃什么,多打算采用居中的办法使事情得以解决。这种人的意志和信念并不坚定,在遇到挫折和磨难的时候,总能为自己找到许多理由和借口寻一条退路。

    (2)喜欢抽无过滤嘴烟者诚实

    喜欢无过滤嘴香烟的人多诚实可信,为人处世比较脚踏实地,人格魅力很突出。他们是很现实的人,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。但对于某件事不尽如人意的结果,他们也会感到深深的懊恼。

    (3)喜欢卷烟抽者固执

    喜欢自己卷烟抽的人,一种是经济落后的原因所致。另一种是热衷于自己卷烟抽,这样的人多有耐性,但很固执,并不会轻易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忠告。

    (4)喜欢用烟嘴抽烟的人不自信

    喜欢用烟嘴抽烟的人,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虚荣心,这种人缺乏一定的安全感,所以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会觉得比较自在。这样的人也没有十足的自信心,他们在很多时候会故意营造出一种假象,使自己看起来成熟老练一些,以混淆视听。

    (5)在电梯里抽烟者自私

    喜欢在电梯里抽烟是一种展现权力和控制欲的方法。如果一个人需要用这种方式获得自我满足的话,表明他是一个私心相对比较重的人,为自己考虑得多,而基本上不为他人着想。他们习惯于以一种藐视的态度来确定自己的地位。这样会让他人感觉到很不舒服,所以这一类型的人并不容易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
    (6)喜欢抽外国烟者虚荣

 &n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