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7章 萧条村落,田园荒芜的困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阳春见状解释说,生猪放养是老大难问题,这次有点矫枉过正。他点点头,一言未。他第一次来,不适合泼冷水,何况事情最终完美解决。他提出去苦竹村看一看,谭阳春袁晋鹏有点懵,苦竹村是典型的落后村,莫非刘贞吉听说了去年刘财的事?

    苦竹村离镇政府十多公里,路面坑坑洼洼,只好换乘镇政府的吉普车。好在天气不错,三步一颠五步一震走,折腾四十几分钟总算到了。这是一个幽静的小村,三面环山,进村的一面地势稍低,显得开阔。一条三四米宽的小溪从山上自西向东蜿蜒而来,穿村而过,把村庄分成南北两块,老百姓称之为南边、北边。吉普车停在南边村的晒谷场上,立即被小孩子围了一圈,女人也站在门槛上朝这边张望。

    谭阳春领着刘贞吉直奔北边的村委会。刘贞吉走着走着,在一栋老房子门口停下脚步。这是一栋高大而破败的老房子,墙体因年代久远呈现出灰黑色,木头则是红褐色的,唯有房屋前面高高飘出的飞檐还依稀透出当年的气派。见大门开在正中间,刘贞吉判断这是清朝中期以后的建筑。跨过高高的门槛,走进屋子,有一种阴凉的感觉。冬日暖阳从天窗漏进来,但屋子里仍显得昏暗。厅堂有几个孩子在玩耍,看到几个不之客进来,不吭声,盯着他们看。

    刘贞吉蹲下身,问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:“你的爸爸、妈妈呢?”

    小男孩没开口,茫然地看着他们。

    谭阳春用当地方言说:“你爷娘在屋里吗?”

    小男孩小声说:“冇在,去广东打工了,婆婆在屋里。”

    旁边一个稍微大一些的小女孩说:“我爷娘也冇在,到温州打工去了。”

    这时,一位头花白的老太婆从后面的厨房来到厅堂。

    袁晋鹏上前打招呼:“老人家,忙什么呀?”

    老太婆说:“弄饭吃呀。”

    “老人家,家里几口人吃饭呀?”刘贞吉问。

    老太婆上下打量他们:“你们是干部吧。年轻人出去打工了,我和老头子带几个孙子、孙女。”

    刘贞吉问:“这几年收成好吗?”

    老太婆叹道:“唉!一年不如一年。以前山上有些竹子、木头,能换几个钱。现在山光了,山货冇了。就这么几亩田,谷子还卖不起价,猪又长得慢,两年才出栏。赚钱难啊!孩子们出去,也是冇办法。”

    谭阳春问:“孩子们在外面,还好吧?”

    老太婆点点头:“马马虎虎吧。会寄些钱回来,给孩子买些肉啊蛋啊。”

    刘贞吉问:“你这房子有多少年头了?”

    老太婆说:“总有百把年吧。土改时分给三家人,后来他们搬走了,就剩我们一家。”

    从老太婆家出来,刘贞吉的眼睛往两边山上看。只见屋背山上有些树木,稍微远一些的山上反倒光秃秃的。

    谭阳春解释说:“屋背后是风水山,谁也不敢动,其他地方的树砍光了。”

    南边和北边隔着一条小溪,几个人走在狭窄的小木桥上,能够明显感觉到桥的晃动。

    袁晋鹏说:“山里面,雨季水大,年年把木桥冲掉。能请交通局造一座水泥桥就好了”

    刘贞吉听出他的弦外之音:“以前找过交通局吗?”

    袁晋鹏叹一口气:“唉。跑过几趟,还是没办成。要不,刘部长您替我们呼吁呼吁。这里的老百姓太苦了!”

    刘贞吉说:“你再去跑一趟,我也替你打声招呼。”

    谭阳春笑道:“刘部长出面就好了,我代表苦竹村的老百姓谢谢你!”

    刘贞吉摆摆手:“别急着谢,八字还没一撇呢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他们到了村委会。这是一栋七十年代初建的两层楼房,砖木结构,建筑面积三、四百多平方米。

    刘贞吉站在门口,盯着楼门上硕大的**画像看了好大一会儿:“有些年头了。”

    谭阳春说:“现在村委会基本上是这样的老房子,哪里有钱建新楼。”

    听到声音,村支部书记卢国富迎了出来。刘贞吉主动和卢国富握手:“卢书记,你们辛苦了!”

    卢国富受宠若惊,说话语无伦次:“辛苦了,领导辛苦了!”。过了一下,又自言自语说:“八、九年都没有这么大的领导来。”

    村委会的会议室在二楼最西面,有六十多平方米,中间是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,绕着桌子,围了一大圈长椅。卢国富用衣袖抹了正中的长椅,让刘贞吉坐下。接着,向刘贞吉介绍了会计和民兵营长。村委会主任住在另外一个村小组,还没有赶到。

    听卢国富介绍完苦竹村的情况,刘贞吉很震惊,几分钟说不出一句话。他没想到,砍伐木竹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,当郁郁葱葱的青山变得光秃秃时,多数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务工。他没想到,村委会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。他没想到,乡统筹、村提留的收缴率不足百分之六十……,太多太多的没想到。

    见刘贞吉脸色凝重,袁晋鹏说:“这样的村庄在我们县可能占百分之四、五十。”

    刘贞吉说:“我知道老百姓苦、村委会穷,可困难到这个地步,还是出乎意料。”

    中午饭在卢国富家里吃。卢国富让民兵营长到小溪里网了十几条小鱼,又宰了家里的一只鹅,刘贞吉阻挡不住,只好客随主便。

    回来的路上,刘贞吉感慨:“看来,农村未必生机勃勃呀!”

    谭阳春说:“宣传总是报喜不报忧,其实现在农村只剩下九九三八六一部队了,有点死气沉沉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刘贞吉不解。

    袁晋鹏解释说:“九九是老人节,三八是妇女节,六一是儿童节。”

    “哦!”刘贞吉恍然大悟,他的情绪有点低落。苦竹村是村建工作后进村,来之前,他有点心理准备,但破败至此,还是出乎他的预料。难怪每年收缴乡统筹、村提留时,干群矛盾集中爆,农村太穷!农民太苦!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